手版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首页 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政府 潜江市人大 潜江市政协
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潜江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政协新闻 > 政协要闻 > 正文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信息来源:潜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1-09-01 11:31  浏览次数:次  文字大小:

  增强四大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效应
 
  熊先忠委员
 

  近年,我市农业初步形成了虾稻、潜半夏、大豆、果蔬“四大特色产业”格局。但相比虾稻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调优布局、提质增效。
 
  调优农业区域布局。规划“三区”,即传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区、现代精品农业发展区和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区。建好“五园”,重点是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周矶潜半夏现代农业产业园、后湖高场虾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实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潜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推动潜江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一产业提质增效。种植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推进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水产业要以小龙虾养殖为重点,逐步推进全市85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提档升级。畜牧业要以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为核心,不断调优养殖结构。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园林-总口、周矶-周农、后湖-高场、浩口-运粮湖、熊口-老新-龙湾等5个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农村电子商务,提升潜江虾稻、潜半夏、大豆、果蔬四大特色产业品牌号召力和市场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角
 
  杨红委员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担负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责任。
 
  好的产业要靠好的队伍来营销。比如一批优秀的专业龙头企业、一众专心的专业化合作社、一支敬业的经理人队伍和一代职业化的新型农民,经过专业训练,能消化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向市场提供最好的农产品。
 
  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生长了1400多家农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联接带动了14万多户农户参与新型市场供应链运营。但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生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政策激励,实施“放水养鱼”策略,建议政府出台一些激励和补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清单,刺激社会力量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热情。加强培训,实施“能力提升”策略,利用教育公共资源培养新型农民和关联从业者,并将他们提升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人才。鼓励联合,实施“组团发展”策略,鼓励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品牌和龙头企业,开展联合经营、共链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发展动能。
 
  让农村现代服务业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速加码
 
  卢卫国委员
 

  一二三产业融合,说到底就是城乡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
 
  聚集核心产业,让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依托。除了虾稻核心产业板块之外,政府要细化“南红北绿”核心产业规划布局,划定潜半夏、大豆、蔬菜、油菜等优品农业产业发展核心板块,学习“寿光模式”,引导核心板块区内的农业生产种子、标准、技术、安全、营销的“五统一”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土地入股、大田托管、基建共享、发展共轨、营销共体、合作共赢的集约化模式,实现核心产业区的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慧化发展。
 
  培育核心企业,让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龙头。围绕核心产业区规划植入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鼓励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农业电商旗舰店、网络带货人气店、生鲜物流配送店、定制包销直营店、智慧农业推广店等现代农业服务业核心企业,让他们安心进村下田、与农业伴生、为城乡搭桥。
 
  出台激励政策,让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奔头。要出台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激励引导政策来刺激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农村现代服务业强势发展来统合一二产业、缝合二元城乡。
 
  升级传统虾稻产业 助力百强进位提速
 
  何安然委员
 

  在今年省政府《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中,以潜江龙虾为代表的特色淡水农产品再次位列我省10大农业主导产业链。我市应充分利用当前的市场热度、政策利好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虾稻产业园建设力度,以期发挥产业聚集优势,拓宽做强虾稻产业链路,提升虾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快资产配套。依托即将成立的市城发集团二级子公司——农旅融合发展集团作为虾稻产业园主导力量,先期吸收现有优势企业和补短板项目进驻虾稻园区,并根据企业需求配套相关项目,加快形成虾稻产业园雏形。
 
  加速政策配套。可借鉴外地成熟做法,参照招商引资政策对园区企业给予“一对一”政策扶持。对“高大强尖优”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园,加快龙虾产业链升级再造。
 
  促进产业配套。重点配套规模化、智能化的深加工和智慧物流、电商平台、冷链仓储企业,放大核心产业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拉长虾稻产业链,促进以龙虾产业为纽带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集群发展。要以建立虾稻产业园、聚合虾稻产业产能业态为契机,推动潜江龙虾产业换挡超越、跃层发展。
 
  壮大龙头企业 引领乡村振兴
 
  漆雕良仁委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龙头企业是产业振兴的探路人,我市虾稻产业龙头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当前,我市小龙虾产业面临三个方面主要问题:养殖投入品安全风险转移到龙头企业的风险日益加大、加工企业品质良莠不齐和恶性竞争引发的行业风险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和融合度不够导致产业聚集发展缓慢。
 
  壮大虾稻产业龙头企业,除了企业自身努力,还要靠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推动,为此建议:
 
  完善“基础链”,规范产业发展全链路径,引导虾稻产业向“统一产品品牌、统一种养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机械操作、统一服务管理、统一产品收购”的集约化模式发展。
 
  监管“生产链”,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技改升级、提质增效。
 
  拓展“服务链”,打造现代服务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政府投资的小龙虾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创业园,满足冷冻仓储、包装、冷链物流、一件代发等细分市场需求和产品展示、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发展需要。
 
  把潜江建成两湖平原优质农业品牌高地
 
  袁海军委员
 

  眼下,全国各地农业品牌建设与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市要体现“人无我有”“人优我先”的策略,抢占农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先机,以此来促进我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做好农业品牌战略规划,为我市建设农业品牌强市“拣场子”。市主要领导要挂帅领导和督办品牌创建工作,统筹负责我市地标农产品的资源调查、区域规划、组织申请、商标监管、品牌推介等各项工作。
 
  做好农业品牌发掘培育,为我市农业品牌强市建设“树牌子”。重点扶持“国字号”“省字号”农业品牌,主动对接省重点农业产业链长机制,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很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牌。
 
  筹划区域农业会展中心,为我市农业品牌强市建设“搭台子”。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同类经验,制定好把我市建设成两湖平原和汉江流域特色农产品会展中心的详细方案。依托我市农业会展中心,统筹省内和省外两个“舞台”,加强农业会展在全国的宣传推介力度。
 
  强化农业品牌携手共建,为我市农业品牌强市建设“铺路子”。出台过硬政策,打造以优质农优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重视培养农业品牌的国际视野,鼓励相关涉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抢占全球份额,提高湖北优质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李晨委员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闲置资源,如土地、湖泊、林地、草地等。这些闲置资源是农村宝贵的待发掘的财富,如能盘活这些宝贵的资源,将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对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几点建议:
 
  摸清资源底数,发挥闲置资源优势。树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妥善利用好农耕文明、特色饮食等这些无形资源,讲好地方文化。大力开展特色商业活动,以现有闲置资源为依托,结合乡情民俗,整合各类项目,撬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
 
  强化典型培树,科学选择盘活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医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发展电商产业,促销农副产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落实政策激励,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积极性。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出台激发干部职工和地方干事创业激情的政策文件,比如资金激励、职务晋升奖励,千方百计促发展。
 
  做大虾稻“米袋子” 充实农民“钱袋子”
 
  刘军委员
 

  当前“虾-稻”两条腿,只有“虾”跑起来了,“稻”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希望可以从顶层布局上改变这种局面。
 
  建议抓紧龙头企业培育,为我市稻米产业做大做强植入引擎。利用“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采取“授权经营”形式选择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整合政府性项目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关联产业、关联市场和关联市场主体高位发展提供依托平台和主导核心;研究出台专门政策,加快大米产业配套,延伸企业的引进、嫁接与配套整合。
 
  抓紧优品基地建设,为我市稻米产业做大做强打好底盘。订单面积要从现在的25万亩提高到近70万亩,才有利于统一的种植、农肥、管理、收割和仓储加工标准的建立。
 
  抓紧规范标准建立,为我市稻米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保障。建立从种子选定、育种插播、农田管理、农肥施用到收储加工、品质检验的“一条龙”规范标准体系,形成自己产品的核心知识产权和产品文化内涵。
 
  抓紧科技研发创新,为我市稻米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撑。要研发适合潜江虾稻大田种植的优质稻种,研发普通大米零食化、保健化、休闲化产品,研究良好的保鲜仓储工艺,研究大田稳产高产的同时,研究稻米的适口性、精品化技术和工艺,把潜江虾稻变成好吃的米、好看的米、好闻的米、多样的米、有故事的米。
 
  (来源:潜江日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潜江市委员会
地址:潜江市章华中路18号(潜江市政协楼三楼)   电话:0728-6236668
备案号:鄂ICP备2020023167号-1  技术支持:潜江政协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