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版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首页 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政府 潜江市人大 潜江市政协
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潜江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重要会议 > 季度协商会 > 正文
市政协2019年第一次季度协商座谈会纪实
信息来源:潜江日报  发布日期:2019-04-15 16:04  浏览次数:次  文字大小:

  【课题背景】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乡村治理”“增强乡村治理能力”部署和市委提出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党建+’‘红色引擎’等工作模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求,市政协把乡村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建设”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作为2019年一季度的调研课题。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亲自挂帅,分管副主席牵头,民宗外事委、学习文史委具体承办,9名政协常委、委员作为子课题发言人,市民政局参与的调研组,分别赴浙江金华市、诸暨市,省内的荆门市开展了学习调研。通过学习先进地区乡村治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与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协商,找准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助推我市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从孝君委员: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

  要加强“党建引领”平台建设。建立化繁为简的“村务APP”平台,管细管实的村民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强大的乡镇党群(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乡村治理目标。

  要加强“党建引领”的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吸引、培养、优待到村居里面干事创业的年轻人,重点培育优秀返乡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群体,在“入籍”“落户”“划台基”“安置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他们真返乡、真扎根、真创业,决不能把“大学生村官”“跳板化”。

  要加强“党建引领”的能力建设。有计划成体系地对农村党支部成员进行学习培训,解决知识恐慌带来的能力恐慌问题。分批选派村支书和村党支部委员,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取经。在实践中学习“治村理政”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方法、路径。

  要加强“党建引领”的体系建设。要在全市范围做好“党建引领”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在村居办公场地、便民服务场所、党群交互网络平台等方面事先谋划好、规划好,把“党建引领”理念物化到具体的规划、建设上,落地生根、贴近群众。

  彭卫华委员:提高乡村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要加大投入,力争旧貌换新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要优先向“三农”倾斜,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要精准施策,好钢用在刀刃上。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在村居按照管理规范、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标准,进一步建设好“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

  要整合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环保等社会性公益项目。支持大型民企投资农村,提高农民参与决策的主动性,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更大效用。

  要强化监督,立规矩成方圆。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落实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让村民了解、重视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民主监督。在绩效评价方面,以生态、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长效指标为依据,集中清理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

  贾平安委员:在有效治理中实现产业兴旺

  实施乡村治理,为产业振兴保驾护航。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采取“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工作法,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同治理,打造村庄生态宜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家园。

  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既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带头人”“领头雁”;既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也要筑巢引凤,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为乡村治理提供新动能。大力培养本土大型、巨型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振兴新引擎。要加快引导土地等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促进农业转型、农村转轨、农民转身(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产业选优培育,促进有效治理持续化。做好现代农业发展接续产业的选优培育工作,积极培育如潜半夏种植及药材加工、潜江大豆种植及精深加工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

  在治理有效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要高标准地建设好虾稻共作基地,建设虾稻田园综合体。强化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让田园变景区、农居变民宿、劳动变体验、农产品变商品。

  熊万堂委员:全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和村民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丰富村民法律法规知识。要明确乡村普法教育的重点,在宣传宪法的前提下,要把合同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要创新普法宣传手段,采取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普法形式,让村民喜闻乐见。

  规范乡村执法行为,保护村民合法权益。要完善乡村执法司法体制,将乡村联合执法机构的管理权交给区镇处;在没设法庭的区镇处或边远村庄,可设立巡回法庭。

  推进平安潜江建设,提升村民安全指数。高标准完成各区镇处综治、信访、维稳联动中心建设。恢复潜江首创的“警治联勤”机制,重点打击入室盗窃、抢劫财产、危害村民安宁的违法犯罪以及扰乱治安、干扰村民的行为。

  强化乡村法律服务,保障村民便利维权。充分借鉴“枫桥经验”,总结我市交通事故“四调联动”的好做法,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在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

  李雪刚委员:叩开百姓“心门” 实现有效治理

  做好乡村治理,党组织要把自己“摆进去”。基层治理中的“党建引领”是要带着群众跑,让群众看得见你、摸得到你,不能搞虚的空洞说教,关键是党组织要把自己摆进群众当中。让村民认为跟着村党委有奔头、不会错。

  做好乡村治理,必须要依靠农民的参与。怎样让村民觉得自己是村庄大家庭里的一员、而不是别人眼里的“别人”呢?花园、后陈等地的经验是一切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坚决依靠群众,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收集上来、归纳起来、规划出来、公布开来,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蓝图、明明白白的村规民约、清清楚楚的经济账目,实现党建引领和一致目标愿景下的群治群防、共建共治。

  做好乡村治理,必须要坚持“三治融合”的方向。乡村治理、“三治融合”,核心目标是平安,基层政权平安、百姓生活平安、经济发展平安、民生福祉平安。在德治方面,浙江的村庄十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普遍建立了村级的道德讲堂、文化主题公园、文化礼堂等阵地,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叩开村民的道德心灵,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赵红委员:塑乡村文化之形 铸乡风文明之魂

  建场馆,打造文化品牌。浙江金华的每个乡镇都有设施齐全的文化站,每个镇都有电影放映室,有村民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文化礼堂。

  重教育,做好文化项目。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讲好乡村故事。可以讲历史上的有成就、有影响或者有故事的人物,可进行邻里和睦,还可以讲现在各村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走出去的乡绅贤达的故事。我们应积极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推进乡村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乡村良好风尚。多开展“党员示范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可以学习浙江经验,编书出传、拍电视剧、拍电影来加强宣传。编撰《潜江劳模故事》《潜江农村能手故事集》《虾乡说虾电视剧》等。

  树愿景,滋养文化土壤。我们要留下一些乡间的原貌特色,不能让乡村完全趋于现代化、都市化,要让少小离家的人能找得到记忆,找得到童年,找得到美好回忆。要拟出我们各村的“村记”“村训”“村规”“村歌”等,形成各自的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礼堂等来展示我们的愿景,展示各家的“家风家训”。

  冯学艳委员:建好城市社区 擦亮“第一窗户”

  建好阵地。要像建设农村两委办公用房那样,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社区办公用房,统一规划配备社区服务功能区,保障社区的基本办公条件,使社区真正成为政府管理社会、教化民风、引导共建发展、共享改革成果的坚强堡垒和阵地。

  给足经费。要将社区工作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建立社区工作财政保障体系和权责利统一的工作机制,对进入社区管理范围的公共事务做到“职能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保证社区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责权利对等。

  明确职能。要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理顺党委政府与社区工作的关系、理顺社区与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的关系。把社区从繁杂的行政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居民工作,通过完善的社区管理治理体系实现政府对社会单元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培育助手。建议政府出台支持和鼓励志愿者团体参与公益管理社会事务的相应政策,加大对志愿者团体、人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让志愿者行动得到社会公认和提倡。要关心、重视、培养和支持街道、社区等基层志愿者团体的成长,让志愿者团体成为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张浩委员:加大村庄规划推进力度

  切实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抓好村庄分类与布局。要将村庄规划工作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因村而异,突出村庄特点,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因地制宜、详略得当规划村庄发展,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美丽村庄。

  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规划服务。要紧紧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由有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村民代表共同组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

  紧紧扣住工作重点,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与建设。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乡村,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搞好村庄居民点宅基地控制。有序推进村庄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安排村民委员会、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熊先忠委员: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对所有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鼓励镇集中建、多村联建、各村单建等方式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

  分类处置、科学施治。合理选择机器堆肥、焚烧等不同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规范垃圾分类设施(桶)的采购,配置、日常管理和维护。探索“公司化”管理运行模式,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选择专业保洁队伍。

  精细分类、投放收集。制定分类指南,引导农民自觉、科学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养成良好习惯,探索定时定点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定位处理。配备满足垃圾分类要求的运输车辆,可堆肥垃圾运往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处置,不可堆肥垃圾收运至中转站后再转运至焚烧厂等进行无害化处置,有害垃圾设置专门容器分类收集、独立储存,交由环保部门规范收运处置。

  加强监督,完善考核。落实责任主体,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对完成任务好、工作出色的地方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和补贴,对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

  【部门回应】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对乡村治理工作统一部署、协调、督导。明确各单位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

  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治理实效。坚持以自治为基础,顺民意、借民力、用民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坚持以法治为保障,依法赋予并保障群众的自治权限,依法构建群众有序参与并行使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的各项机制。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孝主题文化活动等,大力开展乡风、村风、家风建设。

  立足产业发展,开展特色产业。以虾-稻产业为主导、潜半夏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双万”工程,打造以潜江龙虾为代表的千亿特色产业板块,建设湖北“虾谷”核心区。做强特色产业。坚持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双轮驱动。大力推进湖北小龙虾交易中心、湖北虾-稻大数据中心、国家小龙虾产品检测中心、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虾-稻精深加工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六大中心建设和运营。建设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着力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示范样板。进一步加大对潜半夏种植、加工扶持力度,全力招商引资,加快潜半夏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加工项目建设。建立潜半夏野生种质资源库和核心保护区,开展潜半夏原(良)种选育繁育。优化产业布局。按照调优产品结构,调顺生产方式,调强产业体系的目标,依托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按户连片”,水田区推广虾稻共作等模式,旱田区推广潜半夏、大豆、艾草与蔬菜连作、轮作等模式,构建“南红北绿”产业格局。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潜江市委员会
地址:潜江市章华中路18号(潜江市政协楼三楼)   电话:0728-6236668
备案号:鄂ICP备2020023167号-1  技术支持:潜江政协信息中心